程秀已经转回了灶旁,“没处大量买面粉,弄不了。”
父子两吸溜着肉汤直喊着遗憾,直叨叨程秀弄得面点好吃,那馅和得可棒。
大家都窝在一块吃着,有报社职工听了去就跟程秀打商量,“你做面点要是真好吃,那我自带面粉,你收加工费怎么样?”
大家每天的夜餐都有五毛钱,响应的人还真不少。
程秀心动,想了想说:“我能做鸡蛋面包,蝴蝶面包,白糖面包,豆沙面包,你们要有愿意吃的我就弄。”
在县城,鸡蛋面包和蝴蝶面包是每两一只四分钱,白糖面包是每两一个,五分钱。
豆沙包最贵,每两一只六分钱。
大家自己出面粉的话,她可以往下调价一到两分钱,其实还是挣的。
响应的人还真不少,程秀随手一记就有二十个人左右。
这家报社人多,否则也不会专门开一个夜餐窗口。
人家十二点下班,程秀十一点就开始洗刷,刚好十二点跟着这一拨人一起出发回家。
这会蔡婶已经睡下,程秀尽量放轻了脚步,随便收拾就进了屋坐了一下。
开张第一夜忙忙碌碌,好像还没啥体会呢,就感觉时间‘咻’的一下就过去了。
她干坐着发了会呆就开始记账。
粥铺是以大概一百块钱的成本开起来的,而今天晚上卖汤卖炒面一共挣了18块,卖粥挣了7块钱,总共是25块。
别看好像炒面挣得多,但炒面成本也高,所以只算纯利润的话大概只有7块,而粥的利润却在5块左右
她再去清点预定面包的人数。
可能是挖井王子宣传得到位,报社福利应该也不错,每个人至少预定两个,算下来西式加中式最终一共要40份面点,
作为大头支出的面粉无需操心,但要考虑成本的话,程秀寻思明天还得上奶站看一看。
睡前果然不能想事,她这么一琢磨就失眠了,数了半夜的羊才睡着,隔天起来打钱打得直泛泪花。
井水今天彻底清澈了,程秀用上了井水洗漱。
洗脸的水也都往院子里的菜地倒,一点都没有浪费。
蔡婶往下栽的韭菜根活了,一棵棵就跟小草似的,瞅着顶多一个月就能割一茬。
今天早饭吃的花生浆,把花生打碎了煮开后放糖。
花生有油气,花生浆虽然吃的甜口,但表面会有一层淡淡的油花花。
别看好像不搭,吸溜喝着可香。
现在程秀要去哪都得先外出溜达一圈打听下目的地在哪,否则都没法出门。
想去奶站也容易,订牛奶的都会在家门口放个牛奶箱子,张嘴问一问就行。
奶站离得远,程秀没有骑自行车,坐的电动公共车。
市区奶站就在最后一站,到后面全是揣着介绍信去购买牛奶的市民。
再往前推个十来年,以前奶站的牛奶只能是有级别的干部,需要保胎的孕妇,还有婴幼儿等人群的刚需营养品。
就是特定人群都不好拿,得拿单位证明,还不是每天都能供应得上。
程秀也是十来岁以后才固定每天都有牛奶喝。
每天早上送奶工会送来牛奶,顺便把隔天空的牛奶瓶子给拿回去。